本刊按:2022年8月23日,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金融服务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孙国茂教授在2022人力资本产业“智三角”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科创金融的本质、现状与趋势”的演讲,本文根据演讲整理,略有删减。
我今天的演讲想讲四个问题,也可以说提出四个问题,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首先,科创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对科创金融或者说科技金融研究最权威的专家有两个人。一个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原部长赵昌文,另一个是目前担任中财办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很多年前赵昌文在他的《科技金融》一书中提出,科技金融是指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通俗地说,科技金融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撑,是服务于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的金融,是以金融为手段、科技为目的的科技与金融的结合。2016年,廖岷在他的《科技金融创新:新结构与新动力》一书中提出:科技金融是在金融业与工业分工的基础上,由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互相关系共同作用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学发展的行为活动和制度。
现实中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的主要是股权融资,极少有债券融资或信贷融资,这是由科技创新企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科技型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各种风险,比如科研风险、产品风险、团队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这些风险是一般企业没有的,也是科技型企业和创新企业自身无法消除掉的。
我们看一下美国二战之后风险投资行业的情况就可以明白。在美国,高科技企业总的成功率大概有百分之几,也就是那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失败的,这就是科技风险和财务风险。再一个就是团队风险,事实上团队风险在金融学还有一个定义:就是道德风险。当然还有市场风险、产品迭代风险等等,这些风险都是别的企业所没有的。所以,廖岷特别强调,科技金融具有区别于一般金融的特性,包括突发性、风险性、综合性、前瞻性等。需要国家在战略、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才有价。对人才进行评估,首先要做到政策和监管相兼容。党的十九大提出“统筹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同时提出的还有“金融监管双支柱理论”,一个支柱指的是货币政策,另一个支柱指的就是宏观审慎监管。为什么要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根据中国社科院李杨团队每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目前我国企业总债务的GDP占比为170%。什么意思呢?2021年全国GDP为114万亿,企业债务为170%就是将近200万亿的企业负债。从微观上看,企业财务数据反映的资产负债率也居高不下。财政部、国资委公布的全国国有企业负债率在65%左右,非国有企业只会比这个水平高。将近500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大概在60%左右。
从经济学角度看,所有的估价目的都是为了交易,人才估价也是这样。给人才做价值评估,让我想起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纳斯,是他最早从学术方面定义了普惠金融。为此,联合国把2005年作为小额贷款年,就是采用了尤努斯的理念。针对个人小额贷款最早采用的是联保制,因为一个人的信用不足以贷款,所以由多个人进行联保来产生增信。一旦个人违约,其他所有人都会承担损失。所以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又称:孟加拉乡村银行),在相当一段时间坏账率非常低。那么,对人才估价后产生的银行信贷,怎么才能确保不发生不良贷款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人才估价如何与科创金融结合,如何服务于科创金融。不论是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都不应该让科技企业增加负债。央行批复的《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第一条就提出,5年内完成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境内外上市企业突破100家、“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00家。如果我们想要把人才评估与科创金融更好地结合,应该在科创企业成立之初,从公司治理、法律规范到经营业绩、关键指标等各个方面,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去培育,不留下遗留问题。所以,人才评估除了通过政府去推广外,还需要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进行规范。
第四,科创金融试验区的目的是什么?《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提到,未来我们要培养大量的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那么我们从企业发展最初就要做到严格规范。
第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上海证券交易设立科创板和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后,证券监管部门两次对科创企业的科创属性做出严格规定。2020年3月出台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2021年4月又修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3+5”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研发占企业营收的比重不能低于5%,这需要审计机构、税务部门反复与企业核对后才能确认的;第二,企业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0%,营业收入每年递增20%,专利数量等等。
最近,我写的一个研究专报已经上报给省委、省政府,其中有一条建议就是利用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产生的一系列政策叠加优势,为山东培育和孵化更多的上市后备企业。如果我们能利用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企业示范区,相信对于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会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