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济南高新区在国际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人力资本服务业是以人力资本价值从“形成-测评-兑付-提升-创新-交易”六个环节进行产业生态建设的融合型新兴服务业,其核心功能是“赋能”:赋能人才持续成长、赋能企业优质发展、赋能园区增量扩容、赋能城市人才核心竞争力提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才与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匹配。
在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发展中,我们有两期目标,首先要创建第一个国家级标准人力资本产业园,发展平台经济。最终要打造世界人力资本产业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全球人力资本服务产业总部落户高新区,这是可以预见的。
当下,商业上、统计上没有一个标准,这恰恰是一个机会,谁首先做出来,谁就是引领者、启发者、指导者。我们围绕着提高人的能力、素质进行赋能,从人力资本价值的“形成-测评-兑付-提升-创新-交易”六个环节进行产业打造,培育新的增长点。可以说,我们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都可以在人力资本产业中找到结合点,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所以,人力资本服务产业是“蓝海”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人力资本产业园的打造是国际化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创新成果展现,是区域经济实现变道超车的经典之作。第一期工作主要围绕着:创建应用性理论研究、开展实战性工作、推进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人才评估评价、人才金融融通等工作开展。要想实现小闭环和形成“双招双引”的核心引擎,一是需要人力资本服务产业的顶层设计,二是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需要政策、资金等诸多支持。
一、十大主导产业引领
基于上述实践,我们对人力资本服务业进行的定位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人才保障服务系统,城市人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推动力量,国家人才战略的创新性实践载体。由此,我们认为,实现千亿产业目标主导产业包括:
1.人才测评:依据《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诸多的分类服务及社会人才分类做具体实践;
2.人力资本大数据:对标阿里,形成人力资本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
3.创新金融服务:基于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银行授信、保险担保、政府补偿、基金支持、配套参与”多维创新的金融协同服务体系;
4.教育培训:基于人才持续性成长与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学历教育、在职教育、项目教育体系等进行赋能性支持和发展;
5.健康促进:为人才提供“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五大保障性促进功能的服务体系,主旨在于保持与提升人才社会价值创造能力;
6.知识产权:基于人才智慧资产的创造、开发、应用、交易而集聚的服务体系;
7.创孵加速:推动人才智慧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相关服务;
8.双招双引:实现城市、园区主题产业内链外引、补链强链、增量扩容、结构优化而进行的人才和资本引进集聚服务;
9.人才价值交易(暨为人力资本交易):为推动人才与产业经济主体高效匹配融合的服务体系;
10.理论创新:助推人力资本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理论研究体系。
上述十大产业是千亿产业的基础。人力资本服务产业是新生事物,创新是唯一的路径。创新没有规则,怎么能把事情办成就怎么办。创业就是无中生有,有了以后再做大做强,形成千亿产业。
二、措施保障
(一)成立人力资本产业服务专班
成立人力资本产业服务专班,由人力资源管理部牵头,从管委会办公室、财政局、社会事务局、服务业局、齐鲁软件园中心、大数据局、科技经济运行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招商局等推荐有关人员组成专兼职专班成员,共同推进 “人力资本产业”相关工作:含项目共享、信息共享、服务联动等。同时从中组部人才局、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省人才在线等单位,挖猎了一批专家、教授组建了核心团队,设计编制了上百万个大数据基点,翻译了人才身价首个ISO标准,并申请知识产权123项的保护。专门负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及“人力资本服务产业”研究及推进相关工作。
(二)政策支持加强产业引导和产业扶持
分类研究出台高新区“人力资本产业”引导资金、扶持资金和PPP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人才贷风险补偿金”制度和“人才贷贴息”政策,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和企业壮大,培育和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引领相关公司参与,共同发展。同时,主导市委、市政府计划成立的“济南市人力资本产业基金”,引导人力资本产业发展壮大。
(三)协调各级各部门给予“大数据”支持
人力资本产业的启动核心是“人才大数据集群”,加快人力资本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采集、加工、建模、分析,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服务能力,主要数据将涵盖社保、工商、公积金、住房资讯、税务登记、消费记录、履历信息、医疗信息、交通信息等,需省、市政府办公厅(局)、工信厅(局)/大数据局等有关部门给予数据接口支持或数据信息支持,加快建设和优化人才有价测评系统建设;加快人才需求端大数据系统建设;加快精准门类的人才供给侧大数据系统建设;加快优质的人力资本产业服务链大数据系统建设;加快人力资本产业大数据系统的延展性开发;加快人力资本产业大数据系统与外部数据平台的链接与发展协同。
利用政务云保证技术开发、产业机构存储、数据测试、计算、请求、响应速度等各项保障,完善“人力资本数据库”,全力保障“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产业数据库”,全力保障“人力资本产业”培育发展需要。
(四)人力资本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保障及使用
1.研究院注册资本金到位;
2.区级人力资本产业扶持资金到位(每年);
3.市级人力资本产业扶持资金到位(每年);
资金的支持为人力资本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使人力资本产业顺利开展。
(五)人力资本产业实体公司构建
1.建议济南高新财政直接注资成立国有企业,专注人力资本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全资全力推动人力资本产业培育发展;
2.济南高新国有企业,用以下形式进入人力资本产业:参资入股到2+N混合所有制实体中:
(1)济南人力资本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2)人才有价(山东)有限公司
(六)出台新经济的容错机制及激励政策
开创新经济新产业非常艰难,需要“大破大立之创新实践”,需要“敢为人先颠覆传统的胆识”,希望通过纪要或出台政策,保障牵头部门、服务专班部门及创业创新团队的安全,以及项目安全等;希望通过纪要或者政策保障创新组织架构部门及团队创新创业的一致性;真正达到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实干者实惠”。
(七)智库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工作
1.在济南高新形成人力资本产业理论专家的集聚高地,通过产业人才集聚实现成果集聚、项目集聚,为人力资本产业的培育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与中国国家人力资本和劳动力中心以及其他国家级权威机构共建各类理论传播载体,推进理论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并以论坛、峰会等形式,确立济南在人力资本产业研究方面的主导性领军地位。
3.针对人力资本产业与现代金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融合共生做好理论研究,切实推动人力资本产业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
4.高新指数研究:通过人才身价指数、分类人才身价指数、地区人才身价指数,使身价在各领域各行业之间确立精细化的评测,形成权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