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1-11-17
来源:新华社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隔11年后,党中央再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蓝图。


时隔11年

从“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


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在2003年、2010年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部署。 这次,会议名称发生了变化:从“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变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党管人才原则,鲜明体现党中央将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全局中重要位置的深刻考虑。会议召开的时间节点也富有深意——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回顾过往,要从以往党的人才工作中汲取经验;面向未来,更须为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正如总书记所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下一步的目标,已十分明确: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一个重大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总书记以“八个坚持”,首次系统概括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这“八个坚持”是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鲜明体现,不仅要始终坚持,更要不断丰富发展。 此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时间上,以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为节点,每5年为这个“大目标”设定“小目标”。到2025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可以看出,每一步目标都十分明确,都紧紧抓住了“创新”与“人才”一体两面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的紧密关联。


空间上,总书记也明确了战略布局: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在这些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将进一步相互交织,人才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的进步,都伴随着人才资源的迸发和群星闪耀的局面。放眼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时,中国应当也必须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为人才松绑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总书记强调,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国家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人力资本评价标准、产业生态,努力开创新时代军队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阅读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